禪七為佛法西弘的實體化制度,因此,必須
在西方建立一個擁有精神指標的「禪堂」!
此禪七不限定七天而已;從「禪一」的一天,
直到「永恆的道場」,皆屬之!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佛法西弘,與佛教的現代化,是應該要同時進行的。
「佛法」指的是──兌現人人生命中法身的全過程。 其中有無量法門,
而以禪宗之法為最精純; 雖然禪宗內也有許多門派或無量法門,但禪宗
作為一個無禪論的宗教,卻也是最少宗教儀式及規矩的一個宗派。
「佛教」指的是──在佛陀的全教法當中,加入一些人們可以遵循的
儀式及規矩,用以規範行者有效的自我訓練,以期早日達成生命中
法身的兌現! 這樣的全部教法,統稱為佛教。
此種「佛教」,包括學理上的經、律、論,也包含一切的道場儀軌、
叢林規矩、自誓約定、共住規約…等。 因此,除開「經、律、論」
的學派之外,「禪、淨、律、密」各宗派及其分支派系,不論水平的
高低、廣狹、正偏,全屬佛教範疇。
在「佛法西弘」的過程中,唯有禪宗結合華嚴宗,始能克服西方人的
主流意識; 而最需要著力的部分卻是律宗。 由於佛教體系沒有今日
西方的效率、組織、制度、經營與管理,所以,律宗應該積極的吸收
西方的「方法論」而將其融入「佛教體系」之中; 否則,西人以其
社會價值觀及社會架構的意識形態來操縱佛教組織, 則「佛教」將
傾向於表面化的信眾發展效率,而非實質上的生命兌現效率; 屆時,
佛教的實質性將淪於軀殼化。 因此,律宗的現代化便成了佛教繼往
開來的關鍵。
「律」是管理的效率之意,亦即管行者自己早日成就,也管大家「早發
覺心」! 因此,不宜將律定位為僵化的戒律綱目,應從「活人」與
「覺人」的立場出發,重新律定一套律己、律人的,有效,又能適用於
現今以後人類及文明發展可用的戒律觀! 因此,不是佛法西化的問題,
而是戒律觀現代化的問題!
「戒」與「律」的律宗,需要積極並主動的,吸取西方社會的制度架構、
組織與運作的全套系統,再加以訓練遵守法律的精神,以及戒律為生命
遊戲規則中的無上命令; 所以一部健全的「律典」就是佛教的「憲法」。
再以華嚴的經教作指導,律宗的實踐為標準,則佛法西弘、西方阿羅漢
的誕生,指日可待矣!
然而,在此時代的大洪流中,能將律宗的時代性寄之於何人?
或將禪宗的實踐性期之於何人?
華嚴教海之指導及宏規冀望於何人?
誠難矣! 實難矣!
唯期融三者於一爐,皆在禪七(Ch’an Chi)之中
「禪七」為佛法西弘的實體化制度,因此,必須在西方建立一個擁有精神
指標的「禪堂」! 此「禪七」不限定七天而已; 從「禪一」的一天,
直到「永恆的道場」,皆屬之!
南無佛 南無法 南無僧 南無師
南無戒 南無天 南無捨 南無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