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確實是通過了嗎? 所以
往往你通過了幾階以後,
我們會再回過頭來測試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…………
大乘佛教裡頭的瑜伽行派與中觀論派,
我們華嚴走的是中觀論派,可是
「行法」到底怎麼修? 你大概看不出來。
所以你在看這些經典的時候,
根本就看不到怎麼修行,因為你
都從中觀論的行為模式、語言模式去做解讀;
我已經下了很大的功夫,
用瑜伽行的語言模式和思惟模式來解讀;
所以我就做了那兩張圖表出來
「生住異滅」和「成佛之道」
那應該是聖解脫道,無所謂啦,
反正做個區別嘛。
而這兩張圖表畫出來之後,產生了第二個作用。
這兩張圖表,當然祖師們認可,
可是另外一個作用就是震動魔宮!
這些魔子魔孫不安哪,他本來是
證果、成道、登地,明心、見性,
都自己封的,沒標準啊!
但是,這圖表一出來,
你在哪個階段,非常清楚啊!
修行的過程一階一階都交代得很清楚。
甚至我們還可以告訴各位──
你在僧團或在道場裡要這樣修行,
想證阿羅漢,那大概要
經過兩百多次的考試,並且不是題庫考試,
而是隨機考試,你要經得起啊!
為什麼要這樣一再、一再,反覆的測驗呢?
我們要提防你──也許因為僥倖
或者盲點,跨過去了,那這個就危險了!
一定要很紮實的,一再反覆的測試。
譬如說數法,你真的數法完成嗎?
我們都是不妄語者,大家不欺騙嘛!
你當然是~~「數法」通過就到「隨法」~~
~~「隨法」通過進入「止法」~~
可是,你確實是通過了嗎? 所以
往往你通過了幾階以後,我們
會再回過頭來測試。
那麼,現在的關鍵是應對的問題。
如果告訴你:你還沒有及格,需要重來喔!
啊… 你可能就跳起來爭論了,
甚至於就此「出走」了…
那麼,這言語上要怎麼表達,讓他
很高興接受我們的建議,願意再重修;
就在他現有的程度之下,能夠
好好指導他怎麼樣重頭再來,
這是很重要的。
你可不能說:不行,你這樣子死當!
退回去,從一年級再開始
那麼,在他現有的程度之下,
怎麼樣重頭再來,這個是很重要的。
因為他還沒有成就嘛,他才需要重來啊!
他既然沒成就,你不能講太白啊…
──
你說:修行人應該不怕講這些…
那是有成就的修行人啊,
在還沒有成就的修行人都是凡夫啊,
你得為他撐一點面子嘛!
那你要懂得這些狀況,這樣的訓練,
到了某個程度,他就是會放下了,
那就是進入「正行」的部分。
........
法筵精點~241(擷自講記十行品第六善現行~01-8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