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. 民族的適應、兌現與成長
一個民族在歷史的長河中,要如何去適應時代巨輪的演化,這是非常
重要的一項民族生命的基因。 歷史是人類創造的,人類創造意味著
大腦的作用。 大腦萬能,能創造歷史,也能創造上帝; 但是大腦的
種種創造,皆無法迴避「無常」運作的規則。 因此,「日久生弊」、
「一法立即有一法弊」的歷史常規與現象,一再的循環著… 此即──
成、住、壞、空之紅塵世界也!
歷史長河的運作或時代巨輪的脈動,實為一種客觀事實的存在現象,
人類之大腦意志是不能操縱的; 然而,一個民族的適應能力與生存
基因是主動的,人類所要操控的,不是外在的「成、住、壞、空」或
「生、住、異、滅」,而是內在的、自主的民族性格與文化內涵,此即
所謂的「能、所」存在。
自從文藝復興以來,西方文明便成為主流的普世價值觀。 此一普世
價值觀,非但自恃科技文明的發展而宣佈「上帝已死」、「雙手萬能」
(此于封閉的小天地裏,做井蛙觀天或夜郎自大尚可); 更且還將
「民主共犯結構」轉化成「言論自由」與「經濟成長」的手段,藉著
經濟成長以達掠奪資源的目標,並藉言論自由以達推翻各民族生存與
社會穩定之目的。
各民族在適應歷史長河的流變中,各有其獨有的生存之道,因而產生
多元化的民族文化,彼此之間相互融合、成長,這是幸福的花朵、快樂
的泉源。 此中的自然快適,產生了多元共存與圓融和諧的安樂圖景,
而沒有高壓的意識形態與逼迫性的教條主義,這正與當今西方主流的
普世價值觀相反。
各民族對時代巨輪的邁進,各有其適應性,此乃依各民族所居的地理
環境、人文,以及文明發展的層次有關,不能單以一神教的獨斷而將
全世界一統化。 然而,一種稱為「異地思惟」的東方傳統文明基因,
正是「中國文明」屹立不搖的民族性格。所謂「異地思惟」就是站在
異民族的立場,設身處地的替他想一想,如何令他更好,而不更令他
不安!就是這種基因,促使中華民族有一種適應歷史長河「成住壞空」
的能力。 此一特點普遍存在於中國歷史上,于今觀之卻顯得不明顯;
值是之故,幸有大同古城在恢復與重建的歷史時刻中,援引數語以贊
其功,令爾後諸賢能明白中華民族的心路歷程與軌跡於一、二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