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是從那個微細的地方,真正去實踐,
去歷練過、走過了、體驗過了…
所以能顯現出「真」來!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…………
這些,你一定要真正的進入狀況。
你不要看語默不失玄微
動靜豈離法界
講完,就完了;
不是的! 這兩句是起了後面的四句,
不起這四句,前面那兩句還沒辦法解釋完…
那麼,你到了這個地方,
就一個行者來看,那就回復到再更前面
那兩句──放曠任其去住
靜鑑見其源流
一般,我們也還是沒弄懂,
這兩句講完,也就結束了。
沒有,不是的! 這兩句是從後面來的,
後面的這些,都是在解釋前面這兩句
這個都要從行法的立場來看。
一個修行人好自在,笑起來好大聲!
我也跟著笑──人家講你笑得像個瘋子…
人家笑好大聲、好瀟灑!
你也跟人家一樣──
人家瀟灑,你也瀟灑? 那你在笑什麼啊?
你根本就內心沒東西,跟著人家笑,
那叫附庸風雅,不對的。
修行是很真的、很真的,他很真的
從那個微細的地方,他是真正去實踐,
去歷練過、走過了、體驗過了…
所以,他能顯現出「真」來!
那麼,你是沒有體驗的…
我們一再跟各位講──生命內在的體驗,
一個內在的體驗,一定要有!
而這個內在的體驗,完完全全來自於
你對自己的深化、對於自己的深化。
就像這一支音木──
吃飯的時候拍的,禪堂集合的時候也是,
兩支合起來,就可以拍出聲音的…
我們最初做的,並不是這個樣子,是方形的,
因為四方形這個比較寬,比較寬就好拿嘛!
但是,
那四方形,看起來拙拙的,所以,
我想把它改為扁的──
就第二次,改成扁的以後,卻不好拿!
因為扁的,握在掌中,不大順手;
所以,
這裡再加挖了一個溝槽,就比較好拿了…
這個都是我們自己研究的,做了,有得叫就好了。
是啊! 有得叫就好…
你要怎麼樣讓它止於至善、讓它盡善盡美
一塊木頭而已──
你要不要這麼樣的用心,這就是體驗!
我自己構想的,可以拿出來講,
有什麼好講,這體驗過的!
~~內在體驗的東西
一定從外在的東西來~~
在禪修中,那當然沒話說! 可是,
在事相上顯現出來的是怎樣的狀況呢?
這就是關鍵了。
........
法筵精點~324(擷自講記心要法門~21-15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