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

 觀心無常,若就文字上來做解釋,是在敘述我們的心,永遠處於變動不羈的那種狀況,而它所呈現出來的狀態,即是無常。簡言之:這個心,它是變化的;因為變化,才叫做無常!

 

 從小乘教的立場而言,它所要解決的,只是個人苦的問題;也因此,他對於觀心無常的定義,就會是「念念生滅」,但是那僅屬於小範圍「微觀」的定義。

 

 大乘所謂的「心無常」,是指它的不真實性,而非單就基本相上的變化來說,我們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。從小到大,我立志做什麼?幼稚園、國小、國中、高中,考上大學、研究所,乃至是出了社會,在這整個過程當中,我們的性向與志願,每每一定會有所變動。又,於學佛前後之間的差異,則更為明顯。

 

 然此其中,我們可以發現:我的心,大可大到不得了,小則小到不可思議。而這些無非都是屬於無常的範圍,它不只是相上改變、遷流而已,那種出入實在是太大了,若要體驗自己心的那份不真實性,這算是夠深刻了!

 

 那麼,面對這樣的狀況,我們在修行時,應該如何進行?倘若我們只是修止、修定,那也只能夠止住外塵境界,對於我們自身的干擾,但是卻無法建立起內在世界。換言之,想要建立我們的內在世界,就要透過修觀;也就是在能夠伏住、鞏固我們心的前提下,爾後才能建立內在世界。

 

 但事實上,我們在觀心的變化與轉化時,同時也就可以將那雜質給去除掉;因此,才會說「修觀的時候,止也同時完成」,原因在此!我們可以不用去畏懼「心無常」,因為唯有在自己心轉變時,才會發現心的作用;而這個作用則在於,我們如何拿掉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等毒素。

 

 當我們在觀的時後,是跳到第三者的立場來看,「現在的心在做什麼?起了什麼作用?」不對,我就拿掉;若對,就讓他繼續成長、茁壯。我們的生命因素就在這個地方淨化、成長,得到溫床;另一方面,我們的內在世界,也就在這個地方開始建立、開始鞏固!

 

 一般而言,外塵境界現起時,自己的心會有所變動;此時,可能有兩種狀況。一者、心在動時,發現不對我馬上就能夠淨化;二者、當然也會有去踢到鐵板的狀況,這時後就要艱苦奮戰了。又,在我們加倍用功的同時,可以看到自己意志的薄弱,或者,我有足夠的方法可以作轉化;然而,這是關係著我們自身的資糧與修行基礎,是否充足。倘若自己的基礎夠雄厚,那麼面對外來塵境給予的影響,於自己心性上的變化,也才能夠掌握得到;若是相反,也就只好任其擺佈了。

 

 若就大乘「宏觀」的角度出發,心的無常則是更甚、更為明顯,那就不只是鎖定在小範圍,它所要解決的,是社會的苦、國家的苦,乃至是世界的苦,這是以族群整體、世界人類作為考量;因而,他所看到的層面,則會是眾生彼此之間,於觀念上相互的差異性。例如:親子的代溝、夫妻的爭執、社會價值觀的轉變、文化的差異、種族的衝突、宗教的戰爭,乃至是國家間的掠奪等等,比比皆是!

 

 理念的不同,隱藏著衝突的存在,該如何去化解,這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;然而,就一位大乘行者而言,首先要能夠看得出這些差異。單就一個台灣為例,多少的宗教與政黨當中,存在著教義不同、主張不同、信仰群眾不同、派系不同、發展趨勢不同、權力不同等的差異性,此中又該如何一致?當然,彼此之間也就會互相鬥爭、互相排擠;沒有得到的想得到,已經得到的怕失去,那存在於彼此相互間的熙來攮往,也正是造成社會動亂的因素。

 

 因此,我們不但要知道個人苦的根源在哪,更要瞭解到整個團體、國家社會等大環境的苦在哪裡;這些都是可以從「觀心無常」上面看到,從而獲得那一份體驗。其實,這種心的無常、觀念與思想層次上的差異,正是成就不同佛國淨土、眾生世界的根源所在!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eeseey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